5.2.10 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 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 再得1分,最高得8分。
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 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规定:
6.2.4 采用自然通风的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 并不得小于0.60m2
7.2.4 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当采用匂然通风的房间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20;
2 厨房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 0.60m2;当厨房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
特别地,若公共建筑有大进深内区,或者由于别的原因不能保证开窗通风面积,使得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需要进行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以保证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 次/h。模拟计算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 可釆用区域网络模拟法或基于CFD的分布参数计算方法,具体计算过程应符合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2018规定:
6.2.1 自然通风计算可采用区域网络模拟法或基于CFD的分布参数计算方法,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评估单个计算区域或房间内空气混合均歹时的建筑各区域或房间自然通风效果时,宜采用区域网络模拟方法;
2当描述单个区域或房间内的自然通风效果时,宜采用CFD分布参数计算方法。
6.2.2 当采用区域网络模拟方法计算自然通风时,计算过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4 其他边界条件,包括热源、通风条件、时间进度、室内温湿度,以及污染源类型、污染源数量、污染源特性等;
6.2.3 当采用CFD分布参数计算方法计算自然通风时,宜采用室内外联合模拟法或室外、室内分步模拟法,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室内外联合模拟方法时,室外模拟计算域应按本标准第4. 2节 的规定确定;
2) 当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法时,室外模拟计算域应按本标准第4. 2 节的规定确定,室内模拟计算域边界应为目标建筑外围护结构。
1) 当采用室内外联合模拟的方法时,宜采用多尺度网格,其中室内的网格应能反映所有阻隔通风的室内设施,且网格过渡比不宜大于1. 5;
2) 当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的方法时,室内的网格应能反映所有阻隔通风的室内设施,通风口上宜有9个(3x3)及以上的网格。
4应根据计算对象的特征和计算目的,选取合适的湍流模型。室外风环境模拟的边界条件应符合本标准第4. 2节的规定,室内风环境模拟宜采用标准k-s模型及其修正模型。
5当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法时,室内模拟的边界条件宜按稳态处理,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当计入热压效应引起的自然通风时,应计入室内热源、围护结构得热等因素的影响,空气密度应符合热环境下的变化规律,且宜采用布辛涅斯克 (Boussinesq)假设或不可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模拟报告内容要求详见《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 JGJ/T 449-2018 附录 A.0.5。
预评价查阅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平立剖面图、门窗表等设计文件,第1款还查阅住宅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书;第2款还查阅公共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
评价查阅预评价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第1款还查阅住宅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书;第2款还查阅公共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
第1款住宅建筑:主要通过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值进行简化判 断。
第2款公共建筑:主要针对不容易实现自然通风的公共建筑(例如大进深内 区、由于别的原因不能保证开窗通风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的区域)进行了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保证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平均自然通风 换气次数大于2次/h(对于高大空间,主要考虑3米以下的活动区域)。
模拟计算时,可采用区域网络模拟法或基于CFD的分布参数计算方法,具 体计算过程应符合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2018中6.2节的相关要求。
通风优化基本没有增量,在对建筑立面,建筑效果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多开窗增加分数。建议:一星不做要求,二星经量得到5分,三星最少得5分。